雄安横空出世,地理学当何为?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其设立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河北经济发展,建设京津冀国际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新区功能何为、性质如何、结构和机制怎样及挑战多大,值得地理学界深入研究和冷静思考。
学术界有关雄安新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其战略意义及开发建设目标一般性解读与探讨。地理学的综合性、系统性与空间分析学科优势为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本次笔谈集中四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长期研究的地理学者,就雄安新区战略意义、城市发展定位、产业与土地利用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及面临的行政与土地管理模式以及生态保护等问题提出他们的观点与建议,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地理学者进一步深入思考,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咨询与建议,为中国区域一体化理论研究进行新探索。
主持人主题解析
孟广文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
核心观点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该体现新功能、新属性、新结构与新机制,同时还应面对管理模式、功能区协调与生态保护等新挑战。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承担着服务于北京非首都功能扩散,也服务于河北地区发展以及建设京津冀国际城市群建设的历史使命;雄安新区未来将成为一个融合了卫星城、科学城与大城市的几种属性,科技、智慧与生态宜居相结合的复合型新型大城市;应具有高科技产业为主,民生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以及交通、居住与生态功能比例较高的用地结构;应在探索创新与区域协调发展新动力、土地共享开发新模式等方面实现机制创新;此外,雄安新区还应积极面对行政与市场、功能区协调与生态环境等新挑战。
金凤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
核心观点
雄安新区应重点发挥“技术港(中心)”和“服务港(中心)”作用,突出新模式、新业态的引领功能,有效推动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
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贸易中心”、“海运中心”、“航空中心”、“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中,雄安新区作为新的支撑点,在“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方面着力,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形成独特的活力,引领区域融合发展。“中关村”、“滨海新区”和“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的三驾马车,是优化产业发展网络和引导区域分工协作核心区域,谋划好“三区联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关重要。雄安新区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就必须在产业新动能和新业态方面构建自身的动力和活力,形成具有优势的品牌。在积极借鉴深圳等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地区的经验,谋划产业新动能和新业态发展的有效机制基础上,雄安新区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孵化转化平台建设,并实施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发展计划,推动产业新体系形成。
李国平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
核心观点
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域外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但不是唯一的承载地,雄安新区应该重在承接中汇聚创新要素进而打造成为创新城市。
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定位,雄安新区重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加速汇聚创新要素,因此,疏解对象不会是一般制造业和区域性物流,而将主要是“部分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服务功能”。未来雄安新区一定会承接更多的北京市高端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考虑到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部分转移到雄安新区,通过创新资源的集聚,成为创新之城。此外,雄安新区同时还应自主筹建一所高水平大学。可以考虑由北京市内985高校分别支持建设其中的一个学院,每个学院由国家出资至少引进“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再招揽海内外优秀高校教师或博士毕业生任教,争取在短时期内成为名副其实的“985高校”。这样不仅可以支撑自身的创新发展,还可以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促进河北省特别是冀中南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
曾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
核心观点
雄安新区功能定位高大,现实建设条件不佳,应该锐意改革,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为实现“中国梦”、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供新样板、新标杆。
与昔日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开放”导向的发展不同,雄安新区将承载“改革”导向的历史责任,力争在“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上取得突破。然而,雄安新区目前面临生态脆弱、产业基础不牢以及开放区位不佳等问题,因此,应该借鉴台湾新竹、日本筑波科技城的建设经验,选择低密度、高品质、精细化开发模式,避免走传统工业化、大规模开发的老路,利用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契机,以北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迁入为抓手,通过开放制度创新和设计,吸引全球科创资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集技术研发与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产城融合的创新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推进官产学研一体化。同时,推动雄安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交流、合作、互动,建设全球交流合作平台(国际论坛、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组织等),将雄安建设成为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彰显“一带一路”合作精神、体现内生发展活力、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绿色智慧新城。
主持人总结
1.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应该体现新功能、新属性、新结构与新机制,同时还应面对新挑战。
2. 雄安新区应重点发挥“技术港”和“服务港”作用,突出新模式与新业态引领功能,推动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
3.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应重在承接中汇聚创新要素而打造成创新城市。
4. 雄安新区应该锐意改革,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为实现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供新样板、新标杆。
原文可以直接在中国知网下载。
来源: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推荐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编辑:陈 晨
审核:朱林烨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